日照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下肢
(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
1.轻微症状期:仅表现为患侧肢体的乏力,比如爬楼梯或者上下公交车吃力等,之后还会出现腿脚怕冷、发麻,个别的还会抽筋。这一时期最容易被忽视,往往误认为是人上了年纪,腿脚不太灵活了,或者误诊为其他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
2.运动后疼痛:特点是行走一段距离后觉得下肢主要是小腿部疼痛乏力,同时伴有紧绷和束缚感,症状加重后可以演变为剧烈的疼痛,不得不停止行走,休息一会儿之后又能继续行走,行走同样的距离后症状再次出现,如此循环。这在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
3.休息时疼痛:医学上称为“静息痛”,同时伴有肢体皮肤温度下降和颜色苍白。下肢动脉硬化发展到静息痛阶段就标志着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肢体缺血。这个时期必须积极治疗,否则后果十分严重。
近日,日照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手术。患者因右腿发凉疼痛入院,经诊断为下肢动脉的硬化闭塞,也就是常说的血管堵了,导致远端的小腿和足部的供血不足,引起了发凉疼痛及坏死。
患者高龄、身体基础素质差、血管多发硬化狭窄、血管闭塞距离长,手术难度极大。经过术前积极准备和研究,日照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一根球囊、一个支架,完成了整个手术,术后患者腿发凉疼痛症状消失。
“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升高。长期吸烟史、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高危人群,除此之外,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血管外科主任尹戈介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这种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往这项技术仅应用于短段病变,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也可成功开通。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
4.溃疡或坏死:在这一时期,病人动脉严重闭塞,而且侧支循环不佳(所谓侧支循环,就是高速路不能直达,只能低速绕路),这时还有可能形成动脉血栓。轻则皮肤破损溢液,重则肢体溃疡继发坏死,更甚者可并发感染,导致全身中毒和肾功能受损,同时会伴有剧痛,相当一部分病人最终面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